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姑苏区于士荣玉雕工作室

于士荣:意境,玉雕的灵魂所在
来源 : 行业资讯 | 发布 :www.yushirongyd.com | 日期 : 2016-08-30 | 178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于士荣的玉雕工作室位于热闹的相王弄里,但这次我们没有东绕西转的来回寻找,因为相王路上的一块醒目的指示牌让我们很容易的就找到了于士荣玉雕工作室。于士荣的师父是玉雕大师倪伟滨,在采访的过程中,于士荣告诉我们说:“我师父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我的玉雕创作,那就是:‘学玉雕就得先学做人,人品好,玉品才好,用人的思想精神贯穿于玉雕作品。
      于士荣的玉雕工作室位于热闹的相王弄里,但这次我们没有东绕西转的来回寻找,因为相王路上的一块醒目的指示牌让我们很容易的就找到了于士荣玉雕工作室。于士荣的师父是玉雕大师倪伟滨,在采访的过程中,于士荣告诉我们说:“我师父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我的玉雕创作,那就是:‘学玉雕就得先学做人,人品好,玉品才好,用人的思想精神贯穿于玉雕作品。’在跟着师父学习的那些年中,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对玉雕这门传统手艺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领悟到:‘工’是一切艺术的骨架、是作品的根茎,‘艺’是作品的花和叶,灵魂和气质,体现作品的生命价值!”

姑苏区于士荣玉雕工作室
      在我们和于士荣的对话中,他也反复提到“意境”对作品的重要性,认为“意境”是一个作品的灵魂。在勤奋的雕刻之余,于士荣放下刻刀拿起笔墨,将自己对玉雕作品“意境”的一些想法感悟付诸于纸上。谈“意境”在创作中的重要性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等小件作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现代审美下,作为当下流行的收藏品之一,不论是人物还是其它杂件,除了具有传统的美好寓意、精湛的雕工外,还有必不可少的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的内在美。由于我国古代的艺术以诗、书、画为上,故讨论意境的材料多半由诗、书、画而发生。意境指的是诗词、书画、戏曲、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助于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而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这一美学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哲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此,艺术之妙、之美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像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所谓意境,是为情调和境界。艺术作品有好的意境,就会给观赏者以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这种美往往会把我们从现实中引入到作者那已满情怀的创作天地。在无尽的遐思空间里充分领略作品所蕴含的那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中国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等丰富的内容。如果说欣赏宝石、首饰主要在于欣赏其造型与色彩的话,那么中国玉雕作品带给人的却主要是意境之美。常见的玉雕意境之美有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结合、和谐之美、以艺载道。

姑苏区于士荣玉雕工作室
      玉雕艺术尽管也属于艺术的范畴,但由于它的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我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都不愿为之。因为不曾有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也就对艺术大师们如何进行美的创造,很少言及,或避而不谈了。所谓玉雕艺术就是利用玉这种特殊的雕刻材料,通过琢、磨等艺术手段,使其呈现为特定的形象,借以表达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艺术。玉雕艺术能给人以意境美的作品并不乏见,古今的匠师们为此做过许多探索和实践,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比如情节生动的人物,充满活力的鸟兽以及那些林泉野趣、仙水琼阁山子之类无不充满着诗情画意。
      特别是那种带有情节,把人物活动置于景物之中,并且利用玉石天然色彩的精美巧作,就更增添了作品的意境美,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意境美的玉雕人物作品有的要靠环境陪衬物的渲染,而更主要的是靠人物自身的动态情感语言来表现,比如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并没有环境的烘托,同样会产生一种深邃的意境。意境氛围的营造需要设计者具有较丰厚的艺术情感和知识修养。这样才有可能提炼出最能涵括主题内容的典型场景,处理好所要表现人物的情感深度,产生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意”需要贯穿玉雕创作的始终,玉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大致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审玉—设形—治形—传神。也就是一个将景与情逐渐融合在一起创造意境的过程。审玉是一个触境的过程,每一块玉都是它自己,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定性,有自己的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绺裂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一幅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景物。当我们的眼睛接触到这一自然风景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其中的美点,通过心灵的加工,即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对景物进行取舍而组织成一幅新的图画。明代画家董其昌论作画时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审玉也是如此,需从不同角度反复进行审视才能发现美点。
      设形是审玉的继续,通过审玉,创作者形成了一幅朦胧的图画,确定了大致要表现的主题,花鸟题材、香炉器皿等。设形就要将这种朦胧未现的图画用画笔绘在料上或图纸上,使其由隐到显。这是玉雕作品创作的关键所在,是一个生“意”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确定。因为雕刻艺术是破坏性的,只能去料,不能填料,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在没有形成一幅有意境的图画之时,是不能轻易开琢的。治形是玉雕制作的实质性阶段,即通过铡、錾标、扣、划、冲、礼、钻等技术手段使玉料逐步变成一幅理想的立体雕塑形态。
      传神在玉雕工艺中称为精细装饰,是使作品增添神采的过程。在这一步需要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皮、服饰花纹,兽鸟的眼睛、毛发、爪尖、嘴角等最能传达神韵的部位进行逼真的刻划。当然要使作品传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可以说每一块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只有天才的艺术家才能根据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将自己主体内部的意与境与玉石本身的意与境相谐和,从而用自己的艺术技巧将这种结合变成具体的可以供人欣赏领略的艺术形象。品评一件玉雕作品,看其是否有意境,就要从玉雕作品的玉质、色数题材、造型以及它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整体上来把握。总之,一件玉雕作品的美,或在于形态,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意境,也可能兼而有之,而意境之有无则是我们对玉雕作品整体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 暂无相关记录!

  • 暂无相关记录!
更多
  • 暂无相关记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