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姑苏区于士荣玉雕工作室

手艺人于士荣专访-中国县域经济报
来源 : 公司动态 | 发布 :ysryd | 日期 : 2016-05-02 | 1433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句话不离本行,一见面,于士荣就与记者谈起玉,所谓的玉德,是借玉料特性比附人格化的“仁、义、廉、信、道”等来表示。所谓“符”,是指玉上的色和饰纹等。“君子必佩玉”是来源于“首德次符”的佩玉要求。“我们敬重玉,第一是在精神上的审美要求。

        三句话不离本行,一见面,于士荣就与记者谈起玉,所谓的玉德,是借玉料特性比附人格化的“仁、义、廉、信、道”等来表示。所谓“符”,是指玉上的色和饰纹等。“君子必佩玉”是来源于“首德次符”的佩玉要求。“我们敬重玉,第一是在精神上的审美要求。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发现,一块玉石,不管是拿在手里,还是佩戴在身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于士荣说,“第二是在道德准则上,把玉上升到道德高度,孔子在《礼记聘义》中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由此可见,在孔子那样的思想境界中,君子是人格审美之典范,他把世间最美的人格——君子的人格比拟为‘玉’。玉佩光洁温润,谓之‘仁’;不易折断,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谓之‘礼’;击之,其声清越优美,谓之‘乐’……这些美德都是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
        于士荣谈起玉来滔滔不绝。玉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从红山文化到仰韶文化,从古蜀国三星堆文化,从齐家文化到河姆渡文化都与玉文化紧密相连。文人苦心孤诣,把美好的精神意蕴赋予玉;工匠穷工极巧,追求技艺上的完美,使玉这样一种物质上的东西摆脱了物质的属性,演变成一种精神力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实际上是在提醒世人牢记玉的品德,并使之成为自己做人的准则。玉刻是雕刻的一大门类,俗话说:“男戴观音女戴佛。”人们为了祛灾避祸、祈求平安,大多喜欢在脖子上挂一尊小佛像、玉观音等雕件,以期吉祥如意。于士荣说,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由男士来佩戴,可消弭戾气,使之“世事洞明”;女子则容易多愁善感,有时难免愁肠百结,佩戴佛像可使其心平气和、心胸豁达。

        “玉器在人类之初最有礼仪、祭祀、参拜等诸多功能,到了宋代,玉器逐渐走下了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到了明朝,能工巧匠们便把日常生活中的意趣融进了玉器,追求寓意,追求吉祥。”于士荣说,古时候,人们对文化中的谐音非常感兴趣,这个原因主要在于世俗的追求,谐音特别符合这种社会心态,很多玉器就是通过图案和谐音来表达文化含义的。比如说,连年有余,就是一朵莲花和一条鲶鱼。
  • 暂无相关记录!

  • 暂无相关记录!
更多
  • 暂无相关记录!
更多